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修建的皇家营地。素有“万园之园”、“世界园林典范”、“东方凡尔赛宫”等众多美誉。该园区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,紧邻颐和园。它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。以其庞大的地域规模、出众的建筑技艺、精美的建筑风光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闻名于世。这座园林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,现在只有一个占地约5300英亩的园林遗址。

直到18世纪康熙年间(公元1709年)到公元1772年才完工。这是康熙送给尚未登基的雍正消遣的一座园林。1722年雍正登基之后;扩建圆明园;在南方位修新长春园;将东南方并入万春园;圆明园三个园林大局基本已经建成。

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,掠夺的文物数量约为150万件,从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到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的名人的珍贵书画和各种金银财宝。在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,西郊皇家园林再次受难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它遭到了战争大大小小的破坏。

景点分布:
圆明园是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万春园一起构成;彼此紧邻;俗称圆明园,总面积5200余亩,比颐和园的全部还要大上快千亩地。由清朝封建皇帝在150年之间;建立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宛。

圆明园最开始是建于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,是康熙皇帝送给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((后来的雍正皇帝)的一座园林。在这一年的11月份;康熙皇帝亲自来到圆明园参观。1723年雍正即位后,对原有的礼园进行了扩建,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还有内阁、六部和军机处等值房等值班室,以此来避免喧哗听政。
乾隆当皇帝的60年的时间里他年年修圆明园;天天筑花挖水搬石;花了银元近上几千万元。除了圆明园的部分增建和改建外,他还在东侧新建了一座长春园,并在东南部并入了绮春园。到乾隆三十五年,也就是1770年,圆明三园大局基本建成。嘉庆年间,绮春园以改扩建为主,成为园林里面的主要居住场所之一。道光年间,国事衰微,国库里面的钱财不足,但宁可撤下万寿、香山和玉泉这座“三山”的摆设,远离热河避暑和木兰的狩猎,依然没有放弃圆明园的改建和装修。

由于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和咸丰等历代皇帝都曾在圆明园居住多年享乐,并在此召开了分管政事的会议,故宫和故宫(紫禁城)在当时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。它被清朝皇帝专门称为“御园”。

景区资质:
国家5A级景区。
景区特色:
怀旧、园林、踏青、建筑、遗迹

其他推荐

返回
顶部